1897 年,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扥發現了80/20法則(Pareto Principle),他偶然發現十九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受益的模式:大部分的財富,流向少數人的手裡,其中的取樣並顯示,某一個族群佔總人口數的百分比,和該人口群所享有的總人口數或財富之間,有一項一致的數學關係,我們可以由一些隨手可得的對照數據得知:

百分之二十的產品,涵蓋了百分之八十的營業額。

百分之二十的客戶,佔企業組織體百分之八十的獲利率。

百分之二十的罪犯,佔了所有罪行的百分之八十。

百分之二十的已婚者,佔了離婚人口的百分之八十( 那些不斷再婚又再離婚的人,扭曲了統計數字,讓人對婚姻的忠誠度大感悲觀)。

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裡,妳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百分之八十。

百分之八十的引擎能源浪費在燃燒上,而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傳送到車輪,而這百分之二十的產入,卻可以達成百分之百的產出!

一百多年來,這個反直覺的經濟學理論,一再不停的被反覆驗證於經濟學、社會學、市場學、甚而個人幸福法則,也就是對所有的實際目標,我們五分之四的努力,是與成果無關的,這情況有違一般人的預期。本書告訴我們如何讓無用的資源在原位置上作有效的運用,挑出極大產值的部分,加以耕耘、培植與複製,並有效地大幅減少無用的多數,個人與社會動力亦在於此。

全書分為兩部,首部對企業體的策略體檢、體制單純化之獲利分析、主要客戶維繫、庫存管理、專案談判的運用關鍵少數、借力使力的槓桿原理有深入簡出的條理分析,對於目前從事行銷或管理階層工作者注入全新視野;第二部針對個人幸福法則有精闢入裡的見解,自個人時間管理、生命重點檢視、朋友不在多的「村莊理論」與「有效懶惰」,及以錢賺錢的理財方法,令人興奮的發現追求優質生活的捷徑。

讀完本書, 你將會發現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的真理不再絕對,這個「四兩撥千金」的資源重新分配概念,將讓你自工作成就至人生目標有一個全新的開始。(文/謝映如)










80%的營業額,由20%的顧客所創造。
80%的財富,集中在20%的人口手中。
80%的快樂,來自於生命中20%的時間。…
所謂的80/20法則,指的是:在原因和結果、努力和收獲之間,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。典型的情況是:80%的收穫,來自於20%的付出;80%的結果,歸結於20%的原因。換句話說,這個世界並不是以我們想像的對等方式運行,所謂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穫」,並不能解釋現實世界中大部份的情況。付出與努力之間的關係,不是五十/五十,而是八十/二十。

《80/20法則》的作者理查˙柯克(Richard Koch),在《80/20法則》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,「如果找出關鍵的20%,然後善用這部份,並將多數資源分配給它運用,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?」他以全新的觀點詮釋80/20法則,並大膽挑戰傳統觀念,從企業經營、工作、人際關係、時間管理、情緒…等各方面深入分析,將80/20法則運用得爐火純青,可說是80/20法則奉行者的聖經。

本書分為兩大部份:「企業的80/20成功法則」和「個人的80/20幸福法則」。這是第一本以80/20法則為主題、完整探討80/20法則的專書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迎接新世紀,最省力的企業成功與個人幸福法則

  在人生中,不管是面對工作或生活,我們總有自己的方向與原則。但許多人奉為圭臬的生活道理,往往不能帶來理想結果,甚至成為對自己的嘲諷。比如說,如果一分耕耘真的能有一分收穫,那麼為何很多人非常努力,卻仍然失敗?又為何能者總是多勞?

  我想,若是把力氣放在不恰當的方向上,所獲得的成果當然有限,甚至可能會白費力氣;而能者也要學聰明,多多學著運用運用省力的方法,讓自己效率更佳。在工作和生活上認真,絕對是美德,但如果能輕鬆一些,而猶可享有渴望中的事物,甚至獲得更多,豈非妙事?

  詩哲泰戈爾有云:「我們看錯了世界,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。」我們總說世界不公平,可是,這世界不是以你想像的對等方式在運行──不信?去了解一下物理學的混沌理論,並讀一讀本書。本書說,你付出八分力氣,可能只得兩分結果;真正在做事的人,所獲報酬往往與付出不成比例。然而,又有那少數的關鍵力量,可以形成重大影響,造就大部分的成果。付出與努力的關係,不是五十五十,而是八十二十。

  這一條指出不平衡現象的法則,叫做80/20法則(the 80/20 principle)。它指的是:在原因和結果、努力和收穫之間,存在著不平衡關係,而典型的情況是:80%的收穫,來自於20%的付出;80%的結果,歸結於20%的原因。反過來說,在我們所做的努力中,有80%的付出只能帶來20%的結果。

  這樣的不平衡,出現在幾乎所有的工作領域與生活範圍,若指出來,我們是一點也不陌生的:在工作方面,一家公司裡真正在做事的就是那麼些少數的人,但他們為公司帶來大部分的收益,而大部分的員工對公司的收益來說是沒有正面幫助的,甚至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;少數的顧客為公司帶來大部分的利潤;少數居高位的人拿走了大部分的酬勞──然而,公司總是用齊頭式的平等來對待員工和顧客,不辨明究竟誰出力誰躲在別人的庇蔭之下。在生活上,我們大部分的快樂似乎出現於某一小段時間;大部分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,知己無幾人;大部分的時間總是花在無意義的事情上──而我們有沒有試圖改善,為自己生活開拓更多價值呢?

  許多企業不知道有這種80/20模式,以致朝不對的方向努力,使得成長有限甚至努力無效。許多個人也因不知自己生活的癥結,所以非常沮喪,無法享受生命的豐富。

  不論是企業組織或個人生活,都可以獲利更多,成就更多。首先,我們必須知道,可以產生80%收獲的,究竟是哪20%的付出,然後在這部分加把勁,那麼豈不是可以做得少卻賺得多?然後我們要知道,到底是哪些徒勞無功的80%,使我們的努力與回報不成比例,並且想辦法改善或甚至將之刪除,以求減少損失。

  本書細述80/20法則的概念,闡明如何以槓桿原理的省力精神,將之實際運用在企業與個人生活上。書分兩部,第一部以企業界的實例為證,闡明使用80/20法則的步驟和重點,對於企業來說,可用來檢驗企業體質和利情形,極有實務價值。另一方面,書中也說明個人如何用80/20法則來提高工作水準和個人生活品質。最後,本書並討論,如何以80/20法則的思考方式制定社會政策,提升國營事業的效率與表現,帶動國家全面進步。

  過去,已經有不少人因80/20法則而得益,如50年代起展開的品管運動,以及其後的資訊革命,許多學者也都認識這一條法則。但本書是第一本完整闡述80/20法則的書,企圖讓大眾也了解這條法則的威力,並改善企業體質與個人生活。80/20法則讓你撥開複雜,辨明事物真正運作的方式,認清真正值得重視的人事物,進而悟出應該如何施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s20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